武汉的经济型酒店市场异常热闹,短短一年多的光景,已达百余家。在风光的表面背后,是一些无序竞争的迹象。专家判断:武汉经济型酒店供给规模已相对过剩。
始于两年前的武汉经济型酒店市场,眼下成为国内旅店业角逐的主战场。
如家、莫泰、锦江之星、7天、速8、宜必思等中外连锁品牌竞相来武汉抢滩,另外还有扬子江、华坤、坡地、瑞安、艳阳天等。仅一年多,数量已达百余家。业内人士一致认为,武汉经济型酒店已进入“战国时代”。
与此同时,市场细分迹象显现。比如,艳阳天时尚旅店定位略高,强调商务自助服务特征。还有的经济型酒店针对学生和背包族,最低价格只有几十元。
急速扩张的背后,蕴含的是巨大的市场潜力。当然,最吸引投资者的是高回报率。汉口一家经济型酒店开张不出一星期,入住率竟高达100%%。
经济型酒店是介于传统旅馆、招待所和星级酒店之间的一种酒店经营模式,其最大卖点就是经济实惠。
蜂拥而上的经济型酒店,已对三星以下的酒店带来冲击。不少宾馆酒店翻新,改打“经济牌”,去年这一数目多达50多家。
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舒伯阳统计,去年,武汉的游客增长率是15%%,但经济型酒店的规模增长达100%%,这意味着,经济型酒店的供给规模相对过剩。
“吃好睡好价格不高”是对经济型酒店的评价。但目前现实是,经济型酒店门槛不高、经营良莠不齐,盲目打价格战、住宿功能太简陋。仅去年,武汉经济型酒店的入住率下降了10%%左右。
舒伯阳认为,目前武汉经济型酒店总的来说无品牌、无专业管理、无分销体系,事实上是传统的经营方式。
酒店业人士认为,今后两年,将是经济型酒店的洗牌期。没有做出品牌、盲目跟风的经济型酒店,免不了会被淘汰出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