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,要求进一步做好当前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工作,对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管理的门票价格,要在调价前2个月向社会公布,同一门票价格上调频率不得低于3年。(2月3日《北京娱乐信报》)
此次通知,着实给近些年肆虐全国各地的旅游景点“涨价热潮”浇了一盆冰水,令普通民众欣慰。
然而恕我直言,在我看来,部分旅游景点的价格暴利恐怕绝非仅仅来自于门票这一项收益;特别是在社会舆论愈发质疑景点不断上扬的门票价格的氛围中,“聪明”的景点经营者早已学会了“堤内损失堤外补”的“妙招”。为了维护形象和招徕生意,树大招风的门票价格可以纹丝不动,但游客一旦进入园中,却发现种种收费扑面而来,价格也如脱缰之马愈蹿愈高。
景点除了门票之外的第一大收益,我以为就来自于餐饮。恐怕经营者深知,旅游可以不买任何纪念品,但不可能不吃不喝,特别是带孩子的家庭。第二块收益,就来自于景点内设置得越来越多的游乐项目,也包括不断开辟的园中园。
凭什么食品进了景点价格就像坐上了火箭?园内各种项目收费,到底是不是经营者一人说了算?有关部门要不要管一管?我希望对于景点的价格管理,有关部门不要把目光只盯在门票上,门里的价格也需好好整顿,别让游客明明白白地持票入园,然后却糊里糊涂狠狠挨宰。